需求研究05|需求訪談的實用小技巧
訪談 = 聊聊 = 收集情報 台灣好像對「收集情報」是有點反感的。因此建議大家在用詞上,用「聊聊」、「訪談」接受度會比較高。我們都曾從前輩口中聽過「訪談」這類行為,比如常聽到的喝茶聊天、聊聊、打高爾夫球,或是業務會說要跑商展。這些種種行為的核心,共同點即是「收集情報」。 訪談是比較「潮」的說法,但回歸本質來看,也是「收集情報」。 如果公司較具規模,收集情報的工作通常會落在業務或是行銷上。建議可以多多和同事詢問,會收集到很不錯的情報。 訪談對話小技巧 通常訪談時,前三個問題大多是暖身用。如果和對方不熟,可以再多加問平常工作內容,或是過去的工作。這些都是很好暖身問題。 大多數的訪談教學都會提到,親朋好友可能會礙於情面,給出失真的訊息。這的確是會發生,但可以破解。會礙於情面的,都是發生在利益糾結的點。比如說問他「要不要買呀?」對方會很開始衡量要承諾拒絕,還是友情比較重要。 所以,這時候就要換成「第三方角度」來詢問。「如果市面上有一家廠商提供這樣的服務,你願意購買嗎?」將您的位置換成第三方,對於朋友來說,他的糾結感就會消失,給出訊息也會趨近於真心話。 如果遇到熱情朋友,說你推出的我一定會買呀,記得追問「為什麼」。朋友回答說:「因為我們是兄弟呀」之類,這種就好好收下對方的熱情,但不用太在意。如果認真回答可能會在要哪裡使用,那就可以列入參考資訊中。 以下是簡單的幾個訪談小技巧,分享給大家: 多用「為什麼」開頭 Q / 為什麼會這樣想? Q /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? Q / 為什麼要這樣做? 用量化方式量測意願 ex: 如果這個字是120元,1-5分,您願意購買的意願? ex: 了解這樣的服務平台後,1-5分,您願意上架的意願? 最後補問「為什麼選這個分數?」藉此導出真正的想法、心理決策模型 除了單純的對話訪談以外,不要忘記事先用原型工具打造出來的畫面,在訪談時給受訪者看,讓受訪者更了解你的產品概念,如果能夠做到實際操作,就可以觀察到整個體驗設計的流程是否有問題。 追問出真正的想法 我們最重要是想找出「單字購買」這個服務會不會被買單及心理決策模型。 我們想知道,人們是怎麼衡量這筆錢要不要花出去?會和市面上哪些競品比較?在決策過程中,有沒有其他環節?所以在後面都會加問「為什麼」。價格其實在這不是重點,而是上述的問題,才是我們想追問的資訊。 我們也發現初期的低擬真度原型,不能精確測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