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求研究02|只有一個人也可以做的需求研究

我們處在非常初期階段,手頭只有三 F 湊出來的資金,需要在有限資源下,先驗證產品。

實際我們執行狀況只有是三個人。其中兩個是 RD,一個要包辦設計測試、決策、行政,和各種冒出來的疑難雜症。我們決定運用 Slack、Git、Waffle,等等線上工具來處理專案。

「一個人也可以做的需求研究」會有這樣的想法,不只是創業團隊一人要身兼多職,即使編列完整的團隊,我相信大多也是「一個人」,或是設計師兼任使用者研究。

團隊只剩下你一個人,也可以做「需求研究」唷!

此外,「 Tofutype:豆腐字販賣所 」是販售中文單字的創新模式,無太多經驗可循,所以還是想要先作研究調查,一邊做產品,一邊發展一個人也可以做的需求研究,團隊即使只有你一個人,也是可以發揮洞察的力量!

開發方式的思維轉換

我們先聚焦在資源的問題。其實資源不足是個假議題,無論公司多大,或是多有資源,一定都會有人提出同樣的問題。

適用 RD 出身的人,自己可以開發。或是有些團隊有股東期待,希望錢投下去,三個月東西就要出來。或是團隊在業界待很久,根本都知道雷在哪裡,羊在哪裡。那可以採用這方式進行。

開盤可能有兩種方式:

產品完成驗證法:RD 全開,瀑布式一直開發下去

需求研究測試法:利用訪談收集情報再開發

Tofutype 的團隊有網路業界經驗,但是對於字型市場不確定,所以選擇訪談開盤,先收集好相關情報,再開發。好處是成本低、自由度高、可塑性高,失敗了可以即時修正,增加實驗的機會。

研究會不會影響產品開發?

採用需求研究的副作用,就是功能上線速度變慢,一定會讓整體的開發速度變慢。然而,其實可以問:

速度很重要嗎?功能很多很重要嗎?

許多書描寫的使用者研究,規格一開出來,多少都有被老闆打槍的經驗。這時候兩手一攤,說是老闆不肯投資源,所以不能做,其實是有點可惜。資源的確有限,所以才不能直接照抄矽谷的方法,需要重新轉換。

我們做完訪談研究後,就製作 prototype 抓出個大概,確定這個體驗設計沒有太大問題,才進入 RD 開發。但這時其實產品還未完成,做出第一版網站後,必須繼續用數據和訪談調整,以導流看出哪裡有漏洞,訪談則是釐清為什麼有洞。

開發什麼時候進場最適合?

前面說的這些,在 Tofutype 時,我們採取了訪談先開始走,然後經歷一段一面訪談一面開發的時間。因為RD 開發的時候,我們的第三位成員,作為專案發想的網站企劃成員的通常是閒閒的。這段時間就可以出去,用一個下午,或是晚上來做訪談。

然而,再經過了 Tofutype 的實作之後,理解到,這套要運作起來,集客是更重要的開始。沒有客人的網站,很難判斷這功能開發,是否能轉錢錢,在徵求受訪者上,也明顯感到取得資訊成本過高。即使有從訪談來的資訊,也無法踏實的運作,擔心取樣數太少。因為Tofutype明顯是 toC 產品,搭建集客的流程,重要性就會比 toB 產品更高。如果再來一次,我會認為先擴大集客,做些行銷企劃,是比訪談更重要的事。